|
中国传统山水画学习方法1、文房四宝 笔:大、中、小狼毫毛笔各一支备用,一定要选硬毫的笔毛。 破笔一支,将笔毛打散成散毛状,或刮成扁锋,不要刮成尖头。 秃笔一支,用中狼毫将笔毛剪去一半长度,只留一个秃头,秃头要平整。 刀笔一支,用刀片将中狼毫笔毛削成象手术刀一样备用。 钝笔一支,用中狼毫将笔毛尖剪去一点备用。 锥笔一支,将笔毛削成锥状备用,如商家能制作些异形笔更佳。(图9) 图9 墨:墨分五色,是指焦墨、干墨、浓墨、淡墨、湿墨,用这五种浓度不同的墨可代替色彩表现不同的层次感,焦墨浓度相当于用墨锭作画,干墨相当于不加水的墨汁,这二种不常用,山水多用浓、淡、湿墨。在墨汁中加入一至五倍清水为浓墨,五至十倍清水为淡墨,十至二十倍清水为湿墨。 纸:熟宣不浸染,常用于工笔山水画,历史上的山水画家大多也用于写意山水画,初学用熟宣易成。生宣易浸染,常用于写意画,因浸染不易控制掌握初学难度较大。 此外,不同的纸画法亦不同,熟宣通常按勾、皴、点、染的步骤,将染墨染色放在最后,这是因为,熟宣作画笔触显得生硬毛刺,最后通过三矾九染,可消除毛刺,使画面柔美滋润。 生宣可按勾、染、皴、点的顺序,先染后画,这是因为,生宣易浸,如画好再染,往往墨色会浸到画面外去,这叫跑墨,跑墨会破坏画面的整体美,染后再皴再点,可根据浸染的程度进行修正,才能保证画面整洁美观。 此外,生宣画写意采用枯笔简约干画法为好,此种画法勾、皴、点而少染或不染,远山也用勾画法或飞白法,少用塗染法。由于塗染法不太好掌控,易使画面浸花,所以初学者少用为宜。即便是使用塗染法,也应注意塗染面积不应过大,且应快准,落笔即成,忌讳反复塗抹,并及时用电吹风将边缘吹干,現在有一种半生宣画山水较理想。 砚:可多备几个碟用于配色配墨。画山水配色配墨与人物、花鸟画有些区别,人物、花鸟画多是干画法,很少渲染,而山水画因渲染用墨用色量较大,应一次多调些墨色,保证渲染时整幅画的墨色统一。不宜一笔一笔的临时调配。山水画洗笔水用量也较多,可用小盆多盛一些水。 2、学习方法 许多初学国画的人不懂学习规律和方法,开口就问怎么画素描?怎么画写生?往往弄得人哭笑不得。因为素描、写生这些主要是西画的方法,开始就去学这些,很容易误入歧途,把国画画成西画。国画的正确学习方法是临摹,应从山石、树木、云水等基础景物入手,苦练笔法和墨法。可先临摹一些较简洁的南派山水作品,画一些无染的素画法,逐步过渡到少染的渲染画法,北派山水较为复杂繁褥,要求要高些,应逐步过渡。当然,南派山水看似简单,但画好不易,画出诗意味道更不易,这是综合功力锤练的结晶。 学画切不可仅重技巧,任何好画绝不是技巧的堆彻,有三点格外重要,一是有正确人生观而非势利之徒,二是有正确审美观而非搞怪猎奇,三是有深厚传统文化功底而非不学无术之辈,画家须有科学家之严谨,政治家之深邃,歌唱家之浪漫,小说家之想象,诗人之情怀。必须多读传统艺术理论、文学、文化、诗词等书刊,多看多析历代名画,多游名山大川获取灵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必备的功夫,人的综合修养提高了才有画品的提高。一个艺人的从艺之路要三步走: 一是临摹,即仿制前人的作品,摹是指将纸放在原画上面比照原画进行描画,但这种临法易毁坏原画,临是指将原画放在旁边比照原画进行描画,初学阶段多用此法。临摹的目的是通过临摹认真揣摹前人的笔法、墨法和构图、造型规律,领悟其中奥妙,即所谓“师古人”。 临摹要先选择自己最钟爱的一家之法练习精到,再逐步旁及多家。不要今天摹宋画,明天又去摹元人,这样太杂恐一家也学不好。历史上每个大家都有他的独到之处,独特技法,一定要把这些特点、规律、技法看透,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这就要求多看、多析、多想、多练。 二是写生,即深入大自然,游历名山大川“师造化”,去观察自然特征,搜集天下美景,如石涛所言“搜尽奇峰打草稿”。需要指出的是,写生是后期的工作,搜集这些东西的目的主要是积累素材,扩充视野,开启想象,并非要按实景作画。即便是要画写真山水,也要把景物看透,把景物的主要特征概括提练出来,并要通过剪切、修改、组合的再创作才能作为画稿。白雪石画桂林山水的确精到,是因为他把桂林的山水特征真正概括提练出来了,所以画出来很形象。 三是创新,即古人讲求变,这是成熟画家的必经之路,画家绝不应该老是生活在临摹阶段,而是应创立自已的风格和画法,这也是画坛兴旺发展的标志。创新通常从三个方面突破,一是对象之变,有的重点画山,有的重点画水,有的重点画树、画云、画瀑布、画大海等等,画别人没画过的景物。二是笔墨之变,不再拘泥于前人的运笔用墨方法,而是探索和创造自已新的笔墨语言,表现方式。三是构图之变,即要熟悉前人的构图造型法则,又要探索自已独特的构图造型法则,如史上的“马一角”“夏半边”“倪两岸”等等,因每个人的画法均不同,尤其是笔墨语言表现的不同,从而形成与他人不同的独特风格。需要强调的是,个人风格不是刻意创造的,而是在三变基础上自然形成的。 中国山水画和人物画、花鸟画虽有许多共通之处,但亦有许多不同,各有各的特殊规律和笔墨技法,因此不能千篇一律的照搬照套。山水画由山石、树木、云雾、瀑水、点景五大部份构成,每一部份又分为许多个小类,如山有石山、土山、有峰、峦、坡、岭、谷等,树分松树、杂树,有针叶、夹叶、阔叶等,要注意从基础练起,练好基本功。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传统山水画看似简单,实则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因此,仅掌握一点基本技法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对这个系统工程的方方面面有深入了解才行。为此,笔者总结古往今来山水画技法、规律、特点,编著了《中国山水画总论》,此书共四十二章,习画者有必要一读。 传统山水画的学习传承有四种方式四个层次,一是宗形态,即依照古人的作品临摹描绘,这也是初级水平的传承。二是宗笔墨,即不完全临摹原作,而是按史上的某家皴某家法去作画,如清四王的作品即如此。三是宗神韵,即不一定按古人的笔墨技法,而是自创新的笔墨技法,但其山水之神韵与传统风格类似。四是宗精神,即不一定按古人意图作画,而要探求提炼新的时代精神,并用画笔去表现这些精神。如宋画体现的是厚德载物的道学精神,元画体现的是上善若水的道学精神。又如齐白石把各种小昆虫都画得那么可爱,乃热爱大自然的精神,是作品精神化的体现,是最高层次的传承。此外,还有一种方式或曰宗材料,除使用了毛笔、墨色、宣纸外,技法上基本是按西方油画、水粉、水彩的画法去画,这种方式严格讲并非国画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