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笔”成为中国人民丰富智慧和千百年来“文化积淀的结晶”!时间:2019-07-24 继宣城之后成为元、明制笔工艺中心的是湖州,今浙江吴兴。他们刻苦钻研前世制笔工艺,精雕华饰,博得统治者的欢心,其所制笔成为当时主要的“御用笔”。 湖笔外观特征醒目,讲究分层匀扎,以羊毫、狼紫纯毫笔驰名,尤以羊毫最富盛誉。品种也繁多,以毫料来分,除了羊毫外,还有兔毫、狼毫、獾毫、狸毫以及几种毫料合配的兼毫笔,如“五紫五羊”、“鹿狼毫”、“羊狼毫”等。 湖笔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大致经过水盆、结头、装套、择笔、雕刻等一系列工序。 水盆即是选毫、齐毫、造型的系列基础工作过程,它是制笔工艺中的第一道工序,也是影响整个制笔工艺的关键工序,由于选毫、齐毫、造型的工作都在水盆中完成而称水盆。 对于笔管和笔套的配选也很严格,要特别注意颜色、粗细、长度、质量等。 择笔,又叫“修笔”。湖笔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中国传统书具文化——文房四宝基本格局的形成,特别是明清以来的文房四宝的代表及其中心的形成——湖笔、徽墨、端砚、宣纸。衡水京笔发展到今天,依然在全国的制笔业中占有重要位置。 清代初年,江西省临川还出现过一位制笔名工周虎臣。他制的毛笔以选料精细、做工严谨、品类繁多而闻名。所产之笔,行销全国。 元明清三代制笔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延续性,但各个时期的特点亦很明显。 明代的制笔技艺有了较快的发展,硬毫笔取代软毫笔并占据了统治地位。 明代的毛笔,笔头趋向浑圆饱满,讲究弹性适度,有关制笔须有“锐、齐、圆、健”四德之说。在笔的形制上,明代已制作出适合书写大字体的斗笔、管笔、揸笔等。清代的制笔业在继承明代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羊毫笔的盛行,推动了清代书写工具的发展。1929年,湖笔的生产达到了一个小的高潮,仅湖州善琏镇就有300多户笔工从事笔的生产。但是,抗日战争和国内战争的磨难,又一次使中国传统的制笔业遭到了重创。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极其重视传统制笔工艺的恢复与继承、发展工作,先后扶植了安徽省泾县宣笔、浙江省湖州地区吴兴县的湖笔、以河北省衡水县侯笔店村为代表的京笔和湖南长沙湘笔的恢复和发展,并创造出很多新的名笔。 这些名笔既保留了传统的精湛技艺,又加入了制笔工人和技术人员的智慧,使毛笔真正成为中国人民的丰富智慧和千百年来文化积淀的结晶,构成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